藥糖是中路鋪鎮的傳統小吃,它又叫抄片糖,因為它有潤肺、滋陰、健胃、化食、化痰等藥效,所以又叫藥糖。藥糖的生產有一定的季節性。在湘潭有一個特有的習俗:每年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,湘潭人有吃月餅和吃藥糖的習慣。
藥糖真的是藥么?它又有什么功效呢?在當地,藥糖可以作為藥引子來使用,而且藥糖本身也有保健的作用。隨采訪了湘潭名中醫周澤泉。周澤泉說:“我沒有聽說過藥糖能做藥引子,但是,在中醫藥里面有一味藥,名叫飴糖。中醫治療老寒胃的時候,會用飴糖和其他幾味中藥結合,起到溫中健脾的作用。此外,飴糖還能夠輔助治療貧血病、虛寒性疾病等?!?/p>
相傳清朝康熙年間,中路鋪不僅是一塊人杰地美的風水寶地,還是南來北往的重要驛站,當官和經商的歇腳客人特別多。因此也吸引了不少名師高廚來此做生意。這其中就有三位先師,一個叫眉公先師,一個叫雷公先師,一個叫麻姑先師,三人決定舉行一次美食比武大會。大會當天,來了許多人,整個會場上烏壓壓一片,大家都在猜測誰能贏得這場比賽。眉公做蒸酒,香氣四溢。雷公做豆腐,外酥內嫩。麻姑先師做的藥糖,薄脆爽口,特別受到了在場的老人和小孩的歡迎,因此麻姑先師勝出。麻姑先師奪得桂冠后,便在中路鋪的街上開辦起了藥糖制作作坊,并在這一帶傳授藥糖的制作方法,大量炒制藥糖,使得這里的藥糖遍及家家戶戶。而眉公先師則搬到了石壩,繼續銷售他的蒸酒。雷公先師則去了花石,繼續制作豆腐。所以,湘潭石壩的蒸酒、中路鋪的藥糖、花石的豆腐成了湘潭縣人津津樂道的食品。
第一步,將發酵好的飴糖放到鍋中,用大火熬制40分鐘。等到粘度合適的時候,才能將飴糖出鍋。
第二步,是拉扯剛出鍋的飴糖。這一過程極為考驗藥糖制作者的臂力,過去,拉扯飴糖是飴糖制作者的一門硬功夫?,F在的藥糖作坊改為機器拉扯飴糖,人只要掌握好拉扯的方向就好了。拉扯飴糖是制造藥糖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步驟,充分拉扯的飴糖,口感才更加松脆。
第三步是放上土堿。往飴糖上放土堿的同時,還需要繼續拉扯飴糖,使土堿充分溶解在飴糖中。淡黃色的飴糖,放上土堿后,瞬間變成了乳白色。
第四步是將拉扯好的飴糖擠壓成薄餅,再切成長9厘米,寬3厘米的薄片。切片的時候,需要三個人操作,兩個人操作切割工具,一個人要用刷子不停的往切割工具上刷食用油,這是為了防止飴糖粘住切割工具。令人感到驚奇的是,軟塌塌的飴糖,切成片的那一刻,突然變得很堅硬,已經形成了藥糖的雛形。
第五步是蒸藥糖,上芝麻。將切好片的藥糖放到蒸籠里,蒸到藥糖表面有些快要融化的時候,就有了粘合力,再在藥糖上撒上熟芝麻,芝麻就被牢牢地粘連在了藥糖上,這樣藥糖成品就做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