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路鋪的藥糖,常被農民伯伯挑著沿街賣
少年時,社會剛剛走出禁錮,城市、鄉村的經濟都在捆綁已久后煥發出勃勃生機,街頭常常遇見挑擔沿街叫賣家做貨的農民伯伯,記憶最深的就是挑藥糖的。藥糖原產地在湘潭中路鋪,又叫抄片子芝麻糖。它以優質大米、小麥、芝麻為主要原料,輔之以冰堿、熟石膏、茶油,經19道工藝精制而成,具有潤肺、滋陰、健胃、消食、化痰等藥用效果。據傳已經有300多年歷史了。
那時,只要聽到叫賣藥糖的聲音,一幫小屁孩就像螞蟥聽到水響,紛紛從家里跑出來。有錢的圍著農民伯伯討價還價,斤斤計較每分錢。最后滿意地捧著藥糖,迤迤然回家,慢慢享用藥糖焦煳的香甜帶來的快感。沒錢的小朋友就跟著農民伯伯走很遠很遠。有時農民伯伯心情大好,也會掰一小點給跟著的饞孩子們。因為貨物是自家出品,少了中間環節,價格比南貨店便宜很多。加之是小眾南貨,平時有錢也買不到,所以深受孩子歡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