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潭吃的東西有很多,各具特色也各有風味。但是你要說什么最有湘潭味道,我覺得除了檳榔外就屬他了!說到中秋,我們想到的是吃月餅,但是在湘潭,我們還有一種吃的叫做藥糖。
藥糖是湘潭市民必不可少的中秋傳統小吃。一說起藥糖,大家都會想到湘潭縣中路鋪的藥糖。 中路鋪藥糖,又叫抄片子芝麻糖,它以優質大米、小麥、芝麻為主要原料,輔之以冰堿、熟石膏、茶油,經19余道工藝精制而成,具有“潤肺、滋陰、健胃、消食、化痰等藥用效果,據傳已經有300多年歷史了,是湘潭地區中秋節傳統小吃。
那么藥糖這個奇怪的名字又是怎么來的呢?想必大家也覺得非常奇怪,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藥糖的傳說!
話說當年,一位皇帝來江南微服私訪,經過中路鋪時,覺得有些困乏,就決定在這里歇歇腳。當時正值中秋節,中路鋪的家家戶戶吃藥糖?;实鄢粤怂幪呛?胃口大增,連連夸贊。藥糖因其有促進消化、增強食欲等藥效而得名。
其實,關于中路鋪藥糖還有一個傳奇故事。 相傳清朝康熙年間,中路鋪不僅是一塊人杰地美的風水寶地,還是南來北往的重要驛站,當官和經商的歇腳客人特別多。因此也吸引了不少名師高廚來此做生意。這其中就有三位先師,一個叫眉公先師,一個叫雷公先師,一個叫麻姑先師,三人決定舉行一次美食比武大會。大會當天,來了許多人,整個會場上黑壓壓一片,大家都在猜測誰能贏得這場比賽。眉公做蒸酒,香氣四溢。雷公做豆腐,外酥內嫩。麻姑先師做的藥糖,薄脆爽口,特別受到了在場的老人和小孩的歡迎,因此麻姑先師勝出。麻姑先師奪得桂冠后,便在中路鋪的街上開辦起了藥糖制作作坊,并在這一帶傳授藥糖的制作方法,大量炒制藥糖,使得這里的藥糖遍及家家戶戶。